作者:朱娜妮 时间:2025.10.21 来源:【设计艺术学院】 浏览量:次
近日,我校设计艺术学院教师郑志伟,在国际顶级期刊《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》上发表了题为《Rethinking urban resettlement housing: A production of space perspective on Shanghai's community edible landscapes》的最新研究成果。郑志伟老师为论文第一作者,我校为论文第一作者署名单位。
《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》期刊创刊于1974年,是Elsevier出版社旗下刊物,景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跨学科权威顶级期刊,为SSCI&SCI 双收录期刊, 最新影响因子为:9.2,五年期刊影响因子:10.4。在JCI 排名中,该刊在“Urban Studies”(1/77)与“Geography”(1/173)领域均位列第一,属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,是中科院一区 Top 期刊与 JCR 一区期刊。作为国际公认的最顶尖的景观、 人文地理、城市规划领域学术期刊,代表着该学科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,在景观、人文地理、城市规划研究领域享有崇高的声誉。该期刊在景观学、人文地理和城市规划领域的排名位居全球第一,领先于同领域排名第二的 Nature 旗下《npj Urban Sustainability》期刊。
论文以法国著名哲学家列斐伏尔“空间的生产”理论为视角,深入分析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新建安置社区空间变迁与治理问题。研究发现,在上海城市郊区的安置社区的空间变迁并非自然的演进,而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、政府政策与城市规划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在此空间的变迁中,由于新型城市安置社区空间忽略了居民的空间实际使用需求,导致社区空间形态与居民实际生活需求之间存在明显脱节,从而引发了空间使用冲突与治理困境。研究进一步指出,“可食用景观”在缓解矛盾与重塑空间意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通过在社区公共空间中引入中草药可食性植物的种植,不仅满足了居民延续生产性生活方式的需求,同时也为中医药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。这一实践让居民由被动的空间使用者转变为主动的空间参与者,他们通过参与中草药景观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,不仅增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,同时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互动与合作,进而提升了社区凝聚力与社区社会资本。研究结果表明,可食用景观不仅是一种景观美化手段,更是一种社区治理与社会文化再生产的有效工具,它有助于缓解空间使用冲突、改善居民满意度,并推动安置社区的可持续发展。
在理论层面,该研究拓展了列斐伏尔“空间的生产”理论在中国快速城市化与安置社区研究中的应用;在实践层面,则为未来城市社区的空间规划提供了有益启示,尤其对其他类似城郊社区的空间营造具有重要借鉴意义。